十三五期间(2016-2020),学院科研立项经费8250余万元,其中纵向经费5000余万元,占60%;国家级项目经费2137万元。
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项,经费1688万元。其中重点项目(联合)2项,面上项目11项,青年项目19项。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核心以上期刊收录154篇,SCI收录77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呈稳步提升趋势。SCI三区以上论文由2016年的2篇升至2020年的18篇。近五年来,通过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部分成果(水肥气一体化滴灌装备与灌溉技术、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耐盐碱草品种)被广泛推广,获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专利60项。
高水平论文:
【1】赵英教授成果《An incorrect wetness-based correction method for deuterium offset》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
【2】特聘教授Jeffrey J. McDonnell成果《Water sustainability and watershed storage》在《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
代表性科研成果:
【1】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绿色防护
河口海岸动力地貌团队针对莱州湾东岸海岸侵蚀、岸滩退化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和物模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阐明了砂质海岸冲淤演变趋势,设计出适应不同边界条件的新型海岸防护结构物,相关技术被山东春雨集团采用,获得授权国家专利9件,发表学术论文21篇。
【2】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生态修复与利用
滨海生态与环境团队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与景观破碎化问题,围绕湿地演化-物质转化-水文连通-生态恢复过程主线开展研究,系统揭示滨海湿地生态退化、水文连通、生态网络构建等过程机理,阐明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演化过程与驱动机制,从耐盐植物种子适应性、盐碱地土壤改良等角度,提出了退化滨海湿地“逐级修复”的生态修复技术思路,建成退化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1000余亩。
【3】滨海生态农业水利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发
区域水文过程与水资源团队针对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土壤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研发适宜于滨海平原农田水肥气一体化灌溉装备,实现了批量化生产。该产品将掺气率上限由12%提高到30%以上,有关研究进展被CCTV-7专题报道。相关设备推广应用面积累计150余万亩,近三年新增产值16.3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河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