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踏寻胶东人文脉络,深耕区域地理实践——2023级地理专业赴青岛、烟台开展区域地理实习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28日 08:35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

金秋十月,海风携着人文气息拂过胶东半岛。10 月 19 日至 23 日,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组织 2023 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开启区域地理专项实习,由王龙升院长和秦伟山教授担任组长,宋彦华、毛爱华、魏兴华、王肖惠副教授及姜洪强、刘柏静博士担任指导教师,共同带领师生先后奔赴青岛、烟台两座滨海城市,沿“产业地理 - 城乡规划 - 人文景观 - 区域开发”主线,实现理论与实践交融。

青岛城市展览馆内,同学们借助沙盘与展板,梳理胶州湾区位价值,分析城市功能与交通布局,构建“地理要素联动”认知。

石老人海水浴场考察中,大家观察旅游设施,记录游客活动与海岸生态平衡,剖析人文活动与自然海岸的共生关系。

八大关片区里,同学们考察历史建筑与微地形适配性,探究人文景观依托自然地理形成独特风貌的逻辑。

五四广场上,围绕“五月的风”雕塑,分析地标选址与交通、市民需求的关联,深化城市人文空间设计认知。

青岛啤酒博物馆内,从酿造水源、原料气候到港口运输、啤酒文化,同学们挖掘地理要素对产业与城市文化的支撑作用。

青岛港的繁忙场景中,大家调研区位、航线与吞吐量,理解港口对城市经济、物流及就业的带动,明晰“港城共生”格局。

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里,同学们记录生态标识与科普设施,体会自然生态与人文活动的整体性。

登临崂山,沿海拔梯度观察人文景观,结合植被与地形,分析山地地理对区域人文发展的影响。

10月22日返烟,首站烟台山,同学们追溯历史建筑人文价值,考察海蚀崖地貌,理解人文与自然地理的共生。

烟台城市展览馆内,对比青岛胶州湾与烟台渤海湾的人文布局、产业路径,完善“区位决定发展方向”认知。

张裕卡斯特酒庄考察中,了解葡萄种植条件,调研酿造工艺与文旅项目,把握“农业+地理+人文”的发展逻辑。

时光塔作为最后一站,同学们观察建筑与滨海景观、市民空间的融合,探讨现代人文景观融入区域地理的方式。

这场青岛、烟台区域人文地理实习,以“人文地理要素实地探究”为核心,让同学们在城市规划、人文景观、产业发展、生态人文等场景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认知,深化区域人文地理理解,培养专业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实践奠基。

                        ( 通讯员:郭佳怡 复审:曾琳 终审:王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