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学院2023级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开启特殊“课堂”。在金秉福、宋键、刘现彬、孙军娜及张金芝、王昕老师的带领下,160名学生暂别教室奔赴山东临沂、日照,深入当地地质奇观与地貌胜景,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地认知,在山河湖洞间探寻地理科学的深度与温度。
走进孟良崮纪念馆,同学们在缅怀红色历史的同时,同步探究孟良崮的地质构造,切身感受历史与地理在这片土地的交融共生。

岱崮地貌考察中,同学们上午登山近距离观察寒武纪石灰岩的层理构造,下午深入军工洞探究地貌稳定性特征,让“岱崮地貌”这一书本上的概念,变成了可触摸、可探究的地质实体。

杏山溶洞内,钟乳石、石笋静静展现着水对岩石千万年的雕琢痕迹;山律的褶皱断裂带如同地壳运动的“立体教案”,清晰呈现地质变化脉络;云蒙湖畔,同学们通过观察水文特征,让流域地貌与水文的关联关系变得具体可感。

在钻石公园(博物馆+矿坑),闪烁的矿物晶体尽显地质世界的璀璨;蒙山山麓考察时,同学们沿着山路前行,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上,直观理解褶皱山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让抽象的地壳运动知识有了具象载体。


龟蒙山之行里,同学们沿途细致记录植被垂直带谱、岩石风化程度,在实地观察中深刻体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天宇自然博物馆内,一件件古生物标本仿佛搭建起时光隧道,带同学们穿越至远古地质年代,助力大家理解地质年代与生物演化之间的耦合关系。

这场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碰撞。同学们手握地质锤敲击岩石,用脚步丈量山脉肌理,在溶洞、湖泊、山麓间,将地理科学的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亲身的观察与体验,真正在山河实践中,解锁了地理科学的无穷奥秘,也为自己的专业学习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实践一笔。(通讯员:许丹丹 复审:曾琳 终审:王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