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第十六届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闭幕式于山西师范大学毓秀学堂举行。本次实习由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联合承办。
在为期半个月的实习中,共有51所高校的177名师生全程参加;实习路线围绕黄河“几字湾”进行,共跨越四个省份,总行程约3500公里,着重关注“黄土、黄河、黄沙”这一主题。

闭幕式上,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文宏老师介绍了山西师范大学与本届全国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的相关情况,同时表达了对同学们成才的期望、对实习活动越办越好的祝愿。

图 山西师范大学副校长白文宏老师讲话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各承办高校的感谢;同时,董治宝教授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学习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精神,传承他们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图 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教授讲话
太原师范学院副校长管晓刚教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并表达了进一步深化各院校间交流合作的意愿。

图 太原师范学院副校长管晓刚教授讲话
教育部高等教育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祥民教授总结道,地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希望同学们能够学好专业知识、秉承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把专业理想和国家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图 教育部高等教育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祥民教授讲话
闭幕式第二阶段为学生分组汇报评比阶段。参与实习的同学们就实习期间的所见、所思、所想,进行了详细且精彩的汇报。我院杨柳同学所在小组的《独木难成林,共生复绿洲——基于蚂蚁森林项目的毛乌素沙地植被恢复研究》获得一等奖,我院李其朔同学所在小组的《制渐为治,沙土亦诗——黄河“几字湾”地区典型治沙模式的分析》获得二等奖。


图 我院同学所在小组进行汇报
本次实习以黄河“几字湾”这一独特区域为核心,从系统性与综合性视角出发,开展了一次深度融合自然与人文要素的地理学考察。师生们走出课堂,走进实地,亲身体验各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感受其演变过程的内在机制。
这是一次“行走的课堂”,师生们以脚步丈量大地,用演讲观察自然,在野外体验地理学的独特魅力。本次实习不仅是一次野外教学的创新实践,更推动了全国高校在合作机制、资源共享和跨区域、多学科融合等方面的探索,为地理学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命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通讯员:王静瑶 李其朔 复审:杨春娟 终审:夏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