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南京大学王先彦教授受邀来到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于2222会议室作题为《溃决洪水的地貌效应—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例》的学术报告,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生参加报告。
王先彦教授从渐变与灾变对地表的塑造谈起,引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滑坡、泥石流、岩等作用下经过堰塞和溃决发育河谷地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王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基岩急剧侵蚀的动力机制。随后,王先彦教授以2000年易贡溃决洪水为例,讲解了极端过程的地貌效应,描述了他与课题组成员通过遥感与实地观测发现溃决洪水地貌效应主要包括河道与谷地变化、河谷拓宽、侧向侵蚀、砾石坝堆积,总体上河谷大量侵蚀的过程。最后,王先彦教授讲述了其通过对比不同量级溃决洪水(Megaflood, Superflood)水力学特征以及不同量级溃决水流结构差异总结溃决洪水侵蚀动力机制随流量变化的过程。

在提问环节,王先彦教授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学院师生提出的问题,就如何进行测年、怎样对比侵蚀和堆积以及溃决洪水对河道的影响等进行了详细回答。本次报告拓展眼界、发散思维,王先彦教授缜密严谨的学术思维和实践精神对我院师生学术科研工作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王先彦,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院长,兼任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自然地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展了流域地貌过程与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青-面连续、面上、优青、重点,以及科技部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题等项目,在Communications Earth Environment、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JGR:Earth surface、 Earth Surface Dynamics和《中国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和江苏省青年科技奖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通讯员:郝芳镭 程珂 审核:王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