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泰山学者吴楠教授课题组通过研发马铃薯新型专用水溶肥料,显著提高了新疆干旱地区马铃薯的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优化了施肥策略,为可持续农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示范。同时,团队研究成果在植物科学期刊《Plants》(中科院2区,影响因子4.4)上发表题为“Effects of New Special Formula Fertilizer on Potato Growth,Yield, 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的研究性论文。2023级研究生徐馥琳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孟阿静为共同第一作者,吴楠教授为通讯作者。

新疆干旱地区马铃薯种植面临产量低、肥料利用率不足及过量施肥引发的土壤退化等问题。传统化肥的投入虽短期提升产量,却导致土壤板结、养分流失及环境风险。吴楠教授及课题组通过田间试验和大田示范研发的新型专用配方肥在马铃薯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显著,并提出与减量化肥协同应用于干旱地区的精准施肥策略。该方式不仅兼顾了高产与生态可持续性,还为水肥一体化及功能性肥料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资源高效型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实践价值。
吴楠教授作为新疆杰青、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和新疆天池英才特聘专家的入选者,长期致力于干旱地区及盐碱地农业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此项研究工作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厅厅联动)项目“新疆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资助总金额1000万)的资助。下一步,团队将依托鲁东大学的学科优势,搭建东西部合作桥梁,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吴楠教授表示,团队将进一步深化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水利土木学院与新疆资环领域科研院所及高校通力合作,聚焦土壤学与水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以土壤改良为切入点,结合精准施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助力实现果蔬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构建资源高效型农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实践价值。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plants14040627(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通讯员:迟宏,程珂)

图1 马铃薯种植模式

图2 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