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团在线
学团在线

鲁东大学“追星引航”实践团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表日期:2025年08月31日 21:03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

2025年暑假,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追星引航”社会实践团在烟台等地开展“三下乡”活动,创新推行“天文+思政”双螺旋育人模式,将专业天文知识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搭建起探索宇宙与培育家国情怀的桥梁。

星坛讲报国故事,丹心燃少年壮志

在天文台上,团队开展“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

团队精心策划内容呈现,将邓稼先、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报国历程与当代天文科研成果进行有机串联,深刻彰显了科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以钱学森先生为例,这位曾被美国海军次长评价为“抵得上五个师”的科学家,当年即便遭遇重重阻挠,仍毅然决然归国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家国防与科技发展倾注心血。在讲述这一历史篇章时,团队成员把目光聚焦当下:从“两弹一星”在戈壁滩上铸就的不朽丰碑,到“嫦娥探月”工程在月球留下的中国印记,这些跨越时空的重大天文科研成就,看似相隔遥远,实则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根基——正是一代代科学家始终坚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与使命,才构筑起“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核,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趣答探天文奥秘,思辨培科学初心

在互动体验式天文科普课堂中,小朋友们像来到一场藏着星光的奇妙聚会。

“天文知识我知道”抢答环节开始,现场瞬间变成了充满趣味的竞赛——“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哪颗?”“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问题刚落,一只只小手就像雨后春笋般举起来“我的小星系”环节,一支支精致的手工模型被制作出来,一个个漂亮的星云被画了出来。整堂课上,孩子们的笑声和提问声此起彼伏,眼神里满是对宇宙的好奇。

镜下观星河万象,航迹励逐梦征程

套上遮光罩,爱好者们轮流凑近观测镜,原本耀眼的太阳在镜片下变得清晰可辨——太阳表面的黑子像墨色的斑点,太阳大气的细微纹路看得真切。团队成员在旁为大家讲解太阳黑子的形成原理;同时便提起了中国“夸父一号”太阳探测卫星:“在我们用望远镜看太阳的同时,‘夸父一号’正在太空中看,它传回的数据能帮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太阳活动。”观测结束时,还有孩子恋恋不舍地望着观测镜——刚才看到的太阳影像,和那些关于航天人的故事,像一颗种子,悄悄种进了心里。

本次社会实践对“追星引航”实践团而言,是一次“实践育人”与“自我成长”的双向收获。在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让“专业知识”与“思政内核”自然融合,验证了这种创新模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成员们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真切感受到知识传递的价值:当孩子们为科学家故事动容、为天文知识雀跃、为航天成就自豪时,团队对“三下乡”活动的意义有了更深理解——这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更是用专业所长服务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担当。带着这些经验与感悟,实践团也更加明确了方向:未来将继续以天文为桥,把“追星引航”的初心延续下去,让更多青少年在仰望星空中埋下科学与家国的种子。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通讯员:王佳仪 复审:王静瑶 终审:杨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