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我院教学团队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 GIS 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表日期:2025年05月12日 16:54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

   近日,第五届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公布,全国共有44项教学成果荣获奖项。由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吴孟泉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凭借《面向国家空天信息产业、科教融合的地理信息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二等奖,排名第22位。据悉,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奖的组织评审工作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授奖比例为一等奖(含特等奖)不超过申报项目数的20%,二等奖不超过35%。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空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启动了包括北斗二代、高分专项等在内的多个国家重大工程。2019年,航天科技集团、烟台市政府与海工三方联合启动实施了“中国东方航天港”项目。2020年,我国的卫星导航、遥感及地理信息等产业的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元。面对国家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吴孟泉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空天信息技术人才”的核心目标,依托鲁东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提出了“需求引领、科教融合、创新驱动、应用服务”的“四维融合”人才培养理念。

    该成果构建了“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贯通”的“四位一体”的地理信息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知识链-能力链-价值链”的“三链贯通”培养模式,重构了“学科知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三大育人范式”,建设了“师资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育”的“多体协同”育人共同体,实现了我校GIS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

    历经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已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特色专业等省级以上教学平台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本科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19项,出版教材13部,其中2部为省级一流本科教材;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此外,专业还牵头建设了山东省“空间大数据学院”,并联合中科院空天研究院、山东航天513所共建“国家高分烟台分中心”。校企合作方面,与山东正元地理信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16个实习就业基地。教师团队累计获得36项省部级以上项目支持,包括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横向项目合同额总计超过7600万元。学生在省级以上奖项上获得126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本科生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86篇论文。毕业生考研率达4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满意度高达95%。

    该成果得到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国安教授及教指委委员李小娟教授的高度评价。此成果已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