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教授
队伍概述
人才称号
教学科研
人才招聘
 
  教授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教辅人员

吴楠

吴楠

姓名

吴楠

性别

出生年月

1980.9

籍贯

四川

学位

博士研究生

专业

生态学

职称

教授

职务

电子邮箱

Wunan@ldu.edu.cn

学习工作经历

1.学习经历

19988-20026月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教育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26-20086/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态学专业/硕转博连读,获理学博士学位

2.国外交流经历

20124-20134/美国杨百翰大学/访问学者

20165-8/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大学/访问学者

201411月通过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的筛选,获澳大利亚工业部的邀请,赴澳实施“中澳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

3.工作经历

20087-20101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1012-20171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711-20186/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项目研究员

20186-20201/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

20201月至今/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

教学、科研情况

专业:生态学

研究方向:土壤生物学、根系生态学

1、主持的科研项目(按时间倒序)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批准号:41977039;项目名称:“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根际核心微生物菌群结构特征及潜在生态效应”;执行期:20201-202312月;项目经费:61万元

2)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省人才项目;执行期:20191-202312月;项目经费:100万元

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名称滨海湿地变形金刚盐地碱蓬根际高效解磷细菌分离鉴定及促生性能评估;执行期:20197-202112月;项目经费:15万元

4)鲁东大学高端人才团队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功能微生物的盐碱地绿色改良技术小组建设;执行期:20188-20238月;项目经费:50万元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批准号:41771299   ;项目名称:“积雪变化对荒漠齿肋赤藓-丛枝菌根真菌-解磷细菌共生关系及联合生态效应的影响”;执行期:20181-202112月;项目经费:63万元

6)中国科学院院公派留学计划“青年研修团组项目”项目名称:“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研究组”;执行期:20165-8月;项目经费:5400欧元(4.25万元人民币)。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联合基金批准号:U1503101;项目名称:积雪和AM真菌对荒漠短命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的交互影响;执行期:20161-201812月;项目经费:52万元

8)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启动类项目项目名称:原生荒漠苔藓及人工培育苔藓内生菌多样性及促生性能比较;执行期:20149-20159月;项目经费:3万元(9)新疆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批准号:2013711013;项目名称:真菌菌丝桥在荒漠先锋植物羽毛针禾固沙区氮素转运中的作用;执行期:   20137-20167月;项目经费:     50万元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批准号:41271281;项目名称:“土壤微生物与荒漠先锋植物羽毛针禾根鞘形成的关系”;执行期:20131-201612月;项目经费:75万元

11)中科院新疆生地所“青年人才海外培养计划”由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资助2.16万美元(14.7万元人民币)赴美国杨百翰大学访问交流,执行期:20124-20134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40901123;项目名称:荒漠生物土壤结皮齿肋赤藓形态结构对脱水复苏过程的响应;执行期:20101-201212月;项目经费:23万元

1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西部博士资助项目”批准号:XBBS200906;项目名称:荒漠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耐旱复苏机理的细胞学研究;执行期:20101-201212月;项目经费:40万元

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009211B31;项目名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藻结皮及地衣结皮固氮潜能探析;执行期:20096-201112月;项目经费:8万元

2.5年发表的SCI论文:

1Effects   of invasive Rhus typhina L. on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communitycomposition   in soil. Ecoscience,2020, https://doi.org/10.1080/11956860.2020.1753312

2Fungal   loop transfer of N depends on biocrust constituents and N form.   Biogeosciences, 2018,15,  38313840

3Characteristics   of soil seed banks at different geomorphic positions within the longitudinal   sand dunes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China. Journal of arid land2017,93):355-367  

4The   upside-down water collection system of Syntrichia    caninervis. Nature plants 2016,(2)1-5

5Bacterial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along the succession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Northern China 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201656:670-679

6Rapid   adjustment of leaf angle explains how the desert moss, Syntrichia caninervis, copes with multiple resource limitations   during rehydration.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2014,168-177

7Feasibility   of EPS- producing bacterial inoculation to speed up the sand aggregation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Nor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201454(12):1378-1386  

3.科研奖励(按时间倒序)

1)学术报告“土壤微生物在‘植物-土壤-微生物’复合体中的作用”获2015年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会大会青年优秀报告奖

22014年度第十三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获奖文章为“荒漠齿肋赤藓复水时突破资源限制性的叶倾角快速调整策略”,排名第一

32011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获奖文章为“The   role   of non-photosynthetic microbes in the recovery of biological soil   crust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northwestern China”,排名第一

42008-2009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名称“典型温带荒漠区原生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排名第12

52006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获奖项目名称“荒漠地表生物结皮形成机制及其生态功能研究”;排名第7

学校及社会兼职

新疆植物学会理事(2010.04-2014.04

新疆植物学会常务理事(2014.11-2018.6,因工作调动提前结束聘任)

新疆微生物学会理事(2017.04-2018.06,因工作调动提前结束聘任)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电话:0535-6681043
版权所有: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